水产养殖调水用品无抗产品认证
一、认证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水产养殖投入品市场频现乱象,部分产品以“非药品”“动保产品”之名规避监管、弄虚作假,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产业绿色发展、水产品质量及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安全。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通知 农渔发〔2021〕1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实施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农办渔〔2021〕8号》,要求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并试行白名单制度,但大量调水用品因标准缺失而未纳入监管,处于真空状态。
调水用品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品定义缺失、成分标识模糊、质量参差不齐、非法添加抗生素等,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细菌耐药性加剧,威胁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扰乱市场秩序。该认证旨在明确无抗产品技术边界,强化行业自律,应对抗生素滥用,填补监管漏洞,响应绿色转型需求,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二、认证依据
北京华思联认证中心联合中国渔业协会制定《水产养殖调水用品无抗产品生产管理规范》作为认证依据。
三、受理范围
水产养殖调水用品:调节养殖水体水质、底质理化指标,调节浮游生物、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生长,改善养殖动物生长环境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四、认证特点
采用“现场检查+产品检测+获证后监督”模式,对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包装贮存等方面进行无抗控制,通过第三方对产品抗生素残留/污染物限量/致病菌限量进行检测,为大数据报告和风险检测溯源提供了方便。
通过无抗产品认证的企业,将获准使用认证标识,可向社会公示,表明自身产品无抗生素残留。
可根据市场、生产企业和顾客的需要量身定制个性化认证方案,认证形式内容更加灵活。
五、实施意义
填补监管空白重构行业秩序:破解监管真空、打击低冒伪劣、促进公平竞争。
保障食品安全,守护公众健康:从源头控制药物残留、降低耐药菌传播风险、提升消费者信任。
保护水域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水体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响应绿色农业政策。
降低养殖成本,提升产业效益:减少疾病损失、提高养殖效率、稳定市场价格。
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标准升级、拓展出口市场、树立行业国际形象。
激励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催生新型产品研发,促进产学研协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助力全球健康:遏制抗生素滥用,降低公共卫生风险,响应全球治理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