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成本降低,但影响有限中国对美猪肉的进口依赖度较低,2024年进口量仅占国内总消费量的0.13%。取消关税后,美国猪肉进口成本下降,可能刺激部分进口增长,但国内生猪产能充足,2025年预计供应稳定,猪周期仍处于下行通道。
潜在影响:进口增加或对国内猪价形成短期压制,但长期仍由供需主导;若养殖成本(饲料)同步下降,可能延缓产能去化速度。
进口竞争加剧与成本改善此前中国对美鸡肉加征15%关税,导致进口成本上升,叠加饲料价格高企,国内肉鸡养殖企业普遍亏损。取消关税后:
进口端:美国鸡肉性价比提升,可能冲击国内市场价格,但进口量受配额限制(2024年进口总量仅占国内消费的4.4%)。
成本端:饲料成本下降(豆粕、玉米等原料价格走低)或缓解养殖压力,改善行业利润。
进口增量或有限,关注替代效应
中国对美牛肉加征关税后,进口来源已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占进口总量的80%以上)。取消关税可能恢复部分美牛进口,但短期内其他来源国的价格优势仍存,实际增量或有限。
潜在影响:高端牛肉市场可能受益于美国产品进口恢复,但整体市场格局变化不大。
成本压力缓解,但供需格局已调整
豆粕进口成本下降:此前对美大豆加征关税推高豆粕价格,取消后美豆进口成本降低,但中国对美豆依赖度已从2017年的34%降至2024年的21%,巴西大豆占比达70%。因此,实际成本改善幅度可能受限于南美大豆定价权。
饲料企业调整策略:过去依赖进口美豆时,企业通过豆粕减量替代(如菜粕、棉粕)和配方优化降低成本,取消关税后可能部分回归传统配方,但替代技术已成常态,长期影响有限。
养殖业联动效应:饲料成本下降将直接降低生猪、禽类养殖成本,缓解行业亏损压力,但需关注南美天气及全球供应链稳定性。
供应链多元化延续:尽管关税取消,中国已建立的巴西、阿根廷等替代供应渠道仍将主导市场,企业或维持“不依赖单一来源”的策略。
政策博弈风险犹存:若未来关税政策反复,市场波动风险仍需警惕,企业需通过套期保值、库存管理对冲不确定性。
国产替代加速:豆粕减量替代、国产大豆扩种(如东北地区)等政策持续推进,长期或进一步降低对进口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