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帝汉克
近日,在2025年四川省饲料行业年会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礼 作了《我国畜牧饲料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及应对措施》的报告,从发展现状、未来前景、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1、发展现状
(1)波折发展的家庭副业阶段(1949-1978):重点解决肥料供应和种植业副产品利用问题。畜牧业成为农业中最早市场化的产业。80年代中期开始,在养殖领域出现了专业户和重点户。这一阶段是畜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时期,畜产品短缺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
(2)快速发展的数量扩张阶段(1979-1995):重点解决不够吃的问题。畜牧业成为农业中最早市场化的产业。80年代中期开始,在养殖领域出现了专业户和重点户。这一阶段是畜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时期,畜产品短缺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
(3)调整发展的质量优化阶段(1996-2015):重点解决质量安全的问题。畜产品紧缺和卖难交替出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快速发展,小农户加快退出养殖业,转向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法规、强化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方面。
(4)绿色发展的方式转型阶段(2016-2019):重点解决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促进生产生态和谐发展,初步构建起“5项制度+1项机制”为核心的制度框架体系。至2019年底,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3%,分别比2015年提高15个和43个百分点。
高质量发展的格局重塑阶段(2020-):重点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
特征: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蛋奶消费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深入推进,畜牧业产业素质持续提升;2024年全国畜禽养殖 规 模 化 率 达 到73%,比2020年提高6.5个百分点;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健仔数(PSY)达到20.4头,比2020年提高1.8头;奶牛单产达到9.4吨,比2020年提高1.1吨;生猪规模屠宰厂数量占比和屠宰量占比分别达到 45.6%和 94.7%,比2020年分别提高了11.4个和6.5个百分点。
守住了安全底线,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好水平;
粪污资源化成效显著,畜牧业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动物疫病防控有力有序,疫情形势总体平稳;
畜牧兽医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依法治牧基础更牢靠;
(5)饲料产业发展现状,饲料行业作为工业门类,是链接种养、融合工农的纽带产业,构建起涵盖饲料原料、饲料、饲料添加剂、饲料机械等各环节的完整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仍居历史较高水平:2024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 12,621亿元,比上年下降10.0%。2024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1503万吨,比上年下降2.1%。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企业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2024年,全国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100万吨以下规模集团34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的55%。有7家企业集团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
行业创新加快推进。饲料新产品研创积极性不断加大,通过评审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天然植物提取物等绿色高效新产品明显增多,有力促进了行业提质增效。
2、未来前景
(1)明确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建设“现代养殖体系”、“动物防疫体系”、“现代加工流通体系”“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
自给率目标: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禽肉和禽蛋实现基本自给
产业素质目标: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80%以上,到2030年分别达到75%以上和85%以上。
(2)肉类消费结构变化预测:调生猪、增牛羊、促家禽。
(3)挑战
挑战1:消费基数大,保供压力大:与2000年相比,2024年,肉、蛋、奶人均消费量分别增长了55.5%、47.3%和378%,肉类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已超过发达国家水平。2024年,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占肉类比重分别为58.5%、8.0%、5.3%、27.2%。猪肉吃得多,牛肉、禽肉、奶制品吃得少。保障肉蛋奶供应是压倒一切的首要政治任务。
挑战2:资源压力大,蛋白饲料资源短缺。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偏高。
挑战3:集中度提高,资本化风险加大。养殖场户数量庞大,我国有畜禽养殖主体6500万个,从户数看,规模以上的只占1.7%,小散户占到98.3%,典型的小规模大群体。中小规模养殖户仍是稳产保供的重要支撑,我国有32%的生猪、63%的肉牛、51%的羊肉、24%的奶牛、15%的蛋鸡和12%的肉鸡都是由小散户生产。2023年,全国排名前20位的现代化养殖企业共出栏生猪近2亿头,生猪出栏量占比27.4%,较2019年提高约16.7个百分点。集中度提高带来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资本化,总体风险可控,但如何加强风险监测监管是一个巨大挑战。
挑战4:产业链条长,一体化程度低;
挑战5:环保要求高,粪污处理压力加大;
挑战6:牵涉范围广,不确定因素(动物疫情风险、进口冲击、舆情风险)影响加大。
3、应对措施
新时代畜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保障畜产品供给、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强人畜患病防治、发展绿色环保养殖建设和美乡村。
(1)建立现代养殖体系
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智慧畜牧业;
提升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政策项目、金融信贷支持保障。
(2)加快种业创新
提高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
组织实施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
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3)深入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
围绕各环节全链条综合施策,推动节粮降耗、降本增效;
推广低蛋白多元化精准饲料配方技术;
积极拓展饲草料供给来源;
发展优质饲草产业。
(4)强化疫病防控
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
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建立健全分区防控制度;
提高防疫监管服务能力。
(5)加快绿色发展
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
探索多元化利用渠道;
加强项目扶持,加大宣传引导。
(6)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
坚持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
优化以生猪为重点的屠宰产能布局;
支持加工、储存、运输冷链体系建设;
促进一二三产链融合发展。
(7)强化政策保障
落实畜禽产品稳产保供省负总责要求;
稳定用地、金融和环保等长效性基础政策;
用好财政政策资金补短板,比如饲草、牛羊、资源化利用;
监测预警、典型示范、宣传引导、执法监管。